清雍正
青花纏枝花卉夔龍捧壽紋大天球瓶
款識:“大清雍正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
高54.5cm
參閱:
1.香港蘇富比,2011年10月5日,Lot1919。(成交價:HKD30,900,000)
2.香港蘇富比,2006年10月8日,Lot1054。(成交價:RMB7,463,040)
3.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天球瓶。
4.《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》,故宮出版社,2017年,頁172,圖98、頁173,圖99。
清雍正一朝,瓷藝精進,御窯廠集歷代名品之大成,所出瓷器,斑斕多彩,成就空前絕后。雍正帝雅好古物,品味頗高,其醉心藝術(shù)且事必躬親,尤以御瓷制作為最,宮廷制器有“仿舊須宗雅則,肇新亦有淵源”之原則,仿古采今,蔚為大觀,永宣制器蒼妍雄渾之品格最得胤禛之青睞,其中天球瓶作為經(jīng)典的永宣器類得到廣泛的摹制和創(chuàng)新,成為宮廷陳設(shè)用瓷。
文獻上亦見多處檔案記載,如《造辦處各活記清文件》記錄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奉旨燒制一大批摹古瓷器,其中就有“宣窯放大天球瓶一件”、“宣窯放大青龍?zhí)烨蚱恳患敝俊1酒芳礊橐焕涑叽巛^大,高近54.5厘米,遠大于一般宣德天球瓶,更是符合文中所提及“放大天球瓶”之記載,其通體滿布纏枝花卉之法意仿永宣天球瓶代表性紋飾。結(jié)合文獻記載及本品精湛之工藝,當(dāng)為清雍正御窯廠所出,殊為難得。
GLOBULARVASE
天球瓶
此天球瓶造型碩大,氣勢恢宏,甚宜宮廷殿堂陳設(shè)。長頸,豐肩,球形腹,下承淺圈足,線條優(yōu)美飽滿,胎釉瑩白溫潤,器身外壁以青花繪自上而下共七層紋飾,其口沿繪連鎖如意云紋一周,其下飾花葉紋,頸部繪畫夔龍捧壽變形蕉葉紋,肩部勾勒卷草紋以及如意卷葉紋一周,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花卉紋,近底足處繪變形蓮瓣紋。其紋飾構(gòu)圖極為考究,疏密相間,花枝纏繞,畫工繁縟精美,青花線條清晰,層次豐富,筆觸輕松而富有彈性,以手工繪制如此繁復(fù)的圖案而又游刃有余,實屬鬼斧神工。釉面平整光潔,玻璃質(zhì)感極強,觀其青花發(fā)色,濃艷而不炫目,秀斂亦不蒙滯。其用點青法上色,系仿永宣蘇麻離青結(jié)晶斑之效,故紋飾有深淺之別,濃淡相宜,層次宛然。底以青花書“大清雍正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。
查閱世界公私收藏,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天球瓶應(yīng)為本器之摹本,相較之本器頸部更為壯闊,腹部則略顯秀美,可謂“參古今之式,匯以新意,備儲巧妙。”清宮舊藏二例與本品相類者,現(xiàn)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,見《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》,故宮出版社,2017年,頁172,圖98、頁173,圖99;香港蘇富比于2006年10月8日曾售出一例清雍正青花折枝瑞果紋天球瓶,其造型、尺寸、發(fā)色與本器較為相近,僅主題紋飾為折枝瑞果紋,最終以746萬元成交,編號1054;又見一例相近者,為清乾隆早期制品,其造型、裝飾極為相近,由香港蘇富比于2011年10月5日以3090萬港幣售出,編號1919,可資參考。
本器青花發(fā)色濃重妍麗的原因離不開御窯工匠點涂一法的嫻熟運用,點染法是寫意花卉的主要表現(xiàn)技法,主要特點是落筆成形,一筆下去不能涂改,通過墨彩的干濕濃淡變化,筆法的剛?cè)帷⑤p重、頓挫等因素,既表現(xiàn)花卉的形態(tài)和質(zhì)感,最初始創(chuàng)于明早期的御窯器物的繪畫之中,工匠借助蘇麻離青料經(jīng)燒造后的發(fā)色特性,用點漬的方式:
(略)
清代雍正宮廷仿古藝術(shù)思潮興盛,體現(xiàn)著雍正帝對圣王時代的頂禮膜拜,是有意識地倡導(dǎo)一種理想的工藝審美格調(diào)的結(jié)果,于瓷器一項,無不以趙宋名器、永宣二窯為典范,致力摹古求真,同時卻不拘于純粹的摹制,注重在傳統(tǒng)構(gòu)成因素中創(chuàng)新,借鑒原來的工藝造型和紋飾進行抽繹,組合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樣式,從而確立新的古典主義審美品格,并成就了十八世紀清宮藝術(shù)文化的復(fù)古風(fēng)尚,本品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夔龍捧壽紋大天球瓶正是詮釋該藝術(shù)理念之佳例。
參閱:香港蘇富比,2011年10月5日,Lot1919。(成交價:HKD30,900,000)
參閱:香港蘇富比,2006年10月8日,Lot1054。(成交價:RMB7,463,040)
參閱:《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》,故宮出版社,2017年,頁172,圖98。
參閱:《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》,故宮出版社,2017年,頁173,圖99。
明永樂
青花纏枝四季花卉紋宮碗
口徑16.9cm
來源:上海戶出。
參閱:
1.《孫瀛洲的陶瓷世界》,紫禁城出版社,2005年,頁64。
2.《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·上冊》,紫禁城出版社,2002年,頁110,圖55。
3.《大英博物罐藏中國明代陶瓷·上冊》,故宮出版社,2014年,頁169,圖4-24。
4.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·青花釉里紅》(上),上海科學(xué)技術(shù)出版社、商務(wù)印書館(香港),2000年,頁161,圖153。
5.北京東正,2011年11月17日,Lot0015。(成交價:RMB2,300,000)
此碗侈口、弧腹、圈足,制器有度,典雅秀美。胎釉細潔,規(guī)整細致,通體以青花為飾,紋飾飽滿繁密,碗心圓形開光內(nèi)繪折枝蓮紋圖案,內(nèi)外壁繪纏枝四季花卉紋,內(nèi)外口沿分別飾以纏枝花卉紋和回紋一周,近足處裝飾變形蓮瓣紋,圈足外墻繪有卷草紋。畫法為永樂典型的小筆觸堆垛點染,線條勾勒遒麗流暢,布局滿密有致,回旋往復(fù),婉轉(zhuǎn)自如,構(gòu)圖技巧極為嫻熟高超,花卉層次分明,所繪諸卉妍美綻放,枝蔓輕柔舒展,俯仰見姿。整體紋飾精美飄逸,繪畫線條流暢優(yōu)美,青花沉著,蘇麻離青料深入胎骨,發(fā)色艷麗,承現(xiàn)典型的永樂特征,為永樂青花存世之精品。
明永樂朝(公元
(略)年)歷時21年,是明代國力最強盛時期,隨著景德鎮(zhèn)制瓷業(yè)的繁榮昌盛,技術(shù)不斷創(chuàng)新,永樂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細,青花濃艷,多樣的造型和紋飾優(yōu)美冠絕當(dāng)世,遠播海外,與宣德青花瓷器共同開創(chuàng)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。
查閱世界公私收藏,本拍品造型、紋飾皆與1984年珠山出土永樂青花纏枝四季花卉紋碗相同;故宮博物院亦藏有相同藏品,載于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·青花釉里紅》(上),上海科學(xué)技術(shù)出版社、商務(wù)印書館(香港),2000年,頁161,圖153;北京東正曾于2011年11月17日售出一例,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碗,最終于230萬元成交,編號0015,可作參照。
參閱: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·青花釉里紅》(上),上海科學(xué)技術(shù)出版社、商務(wù)印書館(香港),2000年,頁161,圖153。
參閱:北京東正,2011年11月17日,Lot0015。
(成交價:RMB2,300,000)
明早期
青花纏枝花卉紋小梅瓶
高14cm
來源:
1.倫敦蘇富比,1965年6月21日,Lot13。
2.吳權(quán)博士(
(略))舊藏。
3.吳蓮伯博物院舊藏,1968年入藏,
(略):M5.2。
參閱:
香港蘇富比,2022年10月9日,Lot3507。(成交價:HKD24,575,000)
梅瓶是中國瓷器瓶形中最為經(jīng)典的一種,清人許之衡《飲流齋說瓷》載“梅瓶口細而頸短,肩極寬博,至脛稍狹,抵于足微豐,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,故名梅瓶。”其最初作酒器使用,其后逐漸成為陳設(shè)用瓷。全器青花明麗,繪筆流暢,青料與釉汁間氣泡盈聚形成水墨淋漓的暈染效果,濃點處顯出鐵色滲青斑點。畫法為明代早期典型小筆觸渲染,點染灑脫,暈散自然,韻味獨具,時代特征鮮明。
此梅瓶直口,短頸,豐肩,弧腹及底內(nèi)收,器底露胎,呈現(xiàn)火石紅。造型挺拔端莊,亭亭玉立。通體以青花繪兩層紋飾,腹部繪如意云頭紋、以纏枝蓮紋為主題紋飾,近足處繪纏枝花卉紋。所繪筆法精湛細膩,布局繁密適當(dāng),青花發(fā)色青翠明快,所用青料為進口蘇麻離青,在青花紋飾中呈現(xiàn)鈷鐵的結(jié)晶斑,濃重處凝聚成黑青色,有下凹深入胎骨之感。造型端莊秀麗,畫意飄逸灑脫,奔放自如,不失為一件特征明顯的明代早期佳作。又承吳權(quán)博士舊藏,頗值珍視。
吳權(quán)博士(DrWoukiuan,
(略)年),字衡之,民國著名外交家,收藏家。1930年,吳權(quán)赴法留學(xué),畢業(yè)后入職民國外交部并常駐巴黎和倫敦。1955年加入英國東方陶瓷學(xué)會,1968年,于英國南部成立了以其父名字命名的“吳蓮伯博物院”,并不時將藏品借展。多年來,該館已成為收藏家、學(xué)者和來訪政要的必經(jīng)之地。
參閱:香港蘇富比,2022年10月9日,Lot3507。(成交價:HKD24,575,000)
清乾隆
斗彩團菊紋蓋罐
款識: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
高11.3cm
來源:上海名醫(yī)朱鶴皋先生舊藏。
朱鶴皋(
(略)年),江蘇南通人,上海近代名醫(yī)朱南山先生哲嗣,家學(xué)傳承,內(nèi)科造詣精深,尤擅婦科,時有創(chuàng)新,醫(yī)名鼎盛,1939
(略)院長,解放前移居香港。朱氏三代名醫(yī),造福一方,家道殷實,好收藏,瓷器、雜項均有涉及。
參閱:
1.《故宮藏傳世瓷器真贗對比歷代古窯址標(biāo)本圖錄》,故宮博物院編,紫禁城出版社,1998年,頁142,圖120;頁143,圖121。
2.《也可以清心—茶器·茶事·茶畫》,臺北故宮博物院,2002年,頁179,圖157。
3.香港蘇富比,2015年4月7日,Lot3713。(成交價:HKD2,000,000)
4.上海仲軒,2024年6月30日,Lot807。(成交價:RMB2,415,000)
本品直頸鼓腹,蓋扁圓,整體造型敦實可人。小罐胎體緊致,修胎規(guī)整,釉面潤澤,頸下、足上一周以青花分兩色渲染變形如意云頭,
(略)點紅、黃彩。腹部主體斗彩繪團菊紋,團菊上下分布,背景襯托蕉葉,團菊顏色紅、黃相間,呈品字形分布,其間飾纏枝蓮紋,蓋面兩朵團菊均為紅色,蓋沿一周繪蓮紋,與腹身團菊間蓮紋相近。整器紋飾設(shè)色清雅,繪制精細。罐外底心以青花書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,款識字體端正,為乾隆中期御窯典型款識字體。
此類斗彩團菊紋蓋罐為清雍正、乾隆朝對成化御窯斗彩團蝶紋蓋罐的摹仿與創(chuàng)新之作,制作精細,填彩一絲不茍,級別頗高。此類斗彩器于明清文獻中并非稱“斗彩”,而稱“五彩”或“青花間裝五色”。一般認為“斗彩”一詞首見于大約成書于雍正乾隆年間的《南窯筆記》中,書中所謂“斗彩”更似今言“青花五彩”,而書中記載“填彩”者才更接近今日所謂“斗彩”。唐英在《陶成記事碑》中所稱“仿成窯五彩器皿”,即指本品一類。
斗彩團菊紋為雍干時期頗受宮廷喜愛的裝飾紋樣,其中杯、碗所繪團菊為紅、黃、紫三朵合抱,本品則為上下兩朵,間以蕉葉,或是對成窯斗彩團蝶紋罐上蝶下葉布局形式的摹仿,清代制瓷對于古今運用的巧妙和細致可窺一斑。
在清代宮廷繪畫如郎世寧《弘歷中秋賞月行樂圖》、佚名《歲朝圖》、《弘歷雪景行樂圖》等畫作上,本品往往與茶壺共置于矮幾之上,說明本品當(dāng)時應(yīng)為藏置茶葉之用。由此可見,本品應(yīng)與各式三清茶器相同,均是難得的御用茶具。
更為可貴之處在于,存世斗彩團菊紋蓋罐之蓋多佚散,器不完整,雖精猶憾。本品器、蓋均完整流傳至今,實屬難得。查閱乾隆時期史料,其有一條頗值玩味,據(jù)載乾隆三十年時,宮內(nèi)將一件缺蓋的成窯五彩罐發(fā)往饒州配蓋,不慎失手打破,當(dāng)時窯務(wù)海福急上奏請罪,照樣仿成窯五彩罐一對,另配蓋一對,交于造辦處,乾隆皇帝頗為仁慈地回曰“失手何錯,可寬也。”乾隆皇帝惜此類斗彩罐尤若此,何耐今人乎?如此制作精巧,蓋、器完整之斗彩團菊紋蓋罐,實為收藏上選,陳此干窯御器于案頭架間,或事以茶事,堪稱收藏之幸也。
參閱:上海仲軒,2024年6月30日,Lot807。(成交價:RMB2,415,000)
明成化
斗彩花卉紋高足杯
款識:“大明成化年制”六字單行楷書款
高7.9cm,口徑6.2cm
來源:北京私人收藏。
參閱:
1.《成化瓷器特展圖錄》,臺北故宮博物院,2003年,頁173,圖176。
2.《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》,1993年,頁124,圖125。
明代成化斗彩以其秀雅精細聞名于世,后代各朝官窯競相追仿。此件斗彩纏枝蓮紋小高足杯,器形小巧可愛,比例勻稱。似仿古之作可見漢白玉杯,其為最早高足形制,后唐之金銀杯亦為成窯制作提供素材。外壁飾斗彩纏枝蓮紋,分別以礬紅和青花涂繪蓮瓣,枝葉宛轉(zhuǎn)纏繞,喇叭形高足起凸弦紋,其上下分別飾朵花,近底處飾如意頭紋。整器紋飾描繪細致,釉彩瑩潤,平等青發(fā)色凈穆幽雅,釉上彩淡雅秀麗。給人以鮮明清新的藝術(shù)感受,實為難得斗彩器之佳作,相類作品僅有一例與之一致,可見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藏大系·五彩斗彩》,頁191,為故宮博物院原清宮舊藏成化斗彩蓮花紋高足杯。明成化斗彩的胎質(zhì)潔白細膩,薄輕透體。其釉色乳白柔和,更能襯托出斗彩的鮮麗清雅。它的色彩豐富,青花呈色幽倩淡雅并有透明感,釉上彩色則有紅、黃、綠、紫四大類十幾種,彩色配制靈活自如。
參閱:《成化瓷器特展圖錄》,臺北故宮博物院,2003年,頁173,圖176。
參閱:《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》,1993年,頁124,圖125。
明正德
青花纏枝蓮紋插屏
款識:“大明正德年制”六字單行楷書款
高42.5cm
來源:倫敦邦瀚斯,2012年11月8日,Lot37。
參閱:大英博物館藏明正德青花插屏。
此瓷板呈長方形,通體施透明釉,插屏正面青花繪長方形方框,內(nèi)繪纏枝蓮紋,
(略)繪圓形開光,開光內(nèi)無紋飾。紋飾下方長方形雙框內(nèi)書“大明正德年制”六字楷書款。本品造型敦實飽滿,頗具皇家氣息,所用青料、裝飾圖案和繪畫技法皆為正德時期所常見,實為一件承載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正德瓷器佳作,具有很高的收藏、觀賞和研究價值。
正德時期,伊斯蘭教在中國影響日趨擴大,正德皇帝對伊斯蘭文化有濃烈的興趣。其文化對中原的影響也體現(xiàn)在了瓷器裝飾上。器物出現(xiàn)了新器型,伊斯蘭風(fēng)格紋飾和阿拉伯文開始多見于瓷器之上,此類器物大多為正德皇帝因個人喜好而留用宮中。正德朝此式帶有阿拉伯文裝飾的瓷器中見有一類,署正德年款,造型多為中式文房用品,如筆山、印盒、硯臺、香爐等,且大多器身帶有圓形或方形開光內(nèi)書阿拉伯文或波斯文銘文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類物品并非外銷瓷器,因為在伊斯
(略),如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宮博物館中很少見到此類文房用品出土,且伊斯蘭人并不用毛筆書寫文字,所書阿拉伯文書法風(fēng)格也于傳統(tǒng)阿拉伯文書法并不一致,因此這類文房器物應(yīng)為中國宮廷御用器物。與本品相似者見英國大英博物館藏一件正德青花插屏,形制與本品一致,坐與器身連為一體,落“大明正德年制”款,菱形開光內(nèi)書阿拉伯文,意思大致為贊美真主。此插屏應(yīng)為正德御用插屏,而本品形制與其如此相似,應(yīng)同樣為正德皇帝御用器物。
參閱:大英博物館藏明正德青花插屏。
清道光
粉彩水滸英雄傳一百零八將
全圖碗一套十件
口徑17.5-18.5cm
來源:
1.心懩堂收藏。
2.香港蘇富比,1997年4月29日,Lot684。
3.
(略),2004年1月10日。
4.香港蘇富比,2018年11月29-30日,Lot0666。(成交價:HKD875,000)
此組十件清道光粉彩水滸傳一百零八將圖碗造型規(guī)整,碗外壁以粉彩繪水滸人物故事圖,繪制工藝極為高超,人物生動鮮活,深得國畫風(fēng)骨,巧妙運用各種技法,筆觸細膩,揮灑自如。構(gòu)圖簡潔,線條流暢,色澤明快艷麗,風(fēng)格淡雅清新。整器胎土淘洗極為精煉,故胎骨輕盈,胎質(zhì)細糯,釉質(zhì)肥腴醇厚,瑩亮潤澤,燒制完美,比例協(xié)調(diào)。且此套碗保存完好,出自心懩堂收藏,后由香港蘇富比于1997年4月29日售出,編號684,來源顯赫,彌足珍貴。
左右滑動查看更多
《水滸傳》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,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故事。粉彩是一種使用軟質(zhì)、淺色彩料在瓷器上繪制的技法,它使得畫面呈現(xiàn)出溫和、雅致的藝術(shù)效果。這種技法在清代特別受到青睞,道光時期的粉彩瓷以其精美細膩和色彩豐富而著稱。這些碗的制作體現(xiàn)了高度的藝術(shù)技巧和文化價值。此組瓷器碗的形狀各不相同,集齊了古代常見的各類碗形。水滸傳人物圖的繪制在當(dāng)時是對畫師技藝的一大考驗,因為這要求畫師不僅要精通人物造型,還要了解各角色的故事背景和性格特點。這組瓷碗不僅是收藏家眼中的珍品,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和瓷器藝術(shù)的重要資料。每件碗上的人物描繪都生動傳神,色彩搭配和諧,反映了道光時期瓷器藝術(shù)的高水平和繪畫工藝的成熟。這組瓷碗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完整地收集了全部108位角色的圖案,這在收藏領(lǐng)域中極為罕見,展現(xiàn)了極高的藝術(shù)水平,擁有極高的收藏價值。
檢閱全世界公私收
(略)場流通領(lǐng)域,此式水滸英雄傳一百零八將全圖碗僅見此一全套,殊為珍罕。
明嘉靖
仿宣窯青花庭院人物故事圖大碗
款識:“大明嘉靖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
口徑19cm
來源:北京保利,2009年5月30日,lot1943。
參閱:
1.《故宮藏瓷大系:宣德之部(上)》,廖寶秀著,臺北故宮博物院,2000年,頁246、247,圖93。
2.紐約佳士得,2001年10月16日,Lot0134。(成交價:USD1,161,000)
3.香港佳士得,2024年11月29日,Lot1394。(成交價:HKD30,625,000)
本品敞口,弧腹,下承圈足,足端露胎處可見胎質(zhì)堅實致密。碗內(nèi)外施透明釉,釉面光潤瑩潔,略呈鴨蛋青色,為典型嘉萬瓷器釉質(zhì)特征。外壁釉下青花通景繪仕女游春圖,畫面中一貴婦安坐于華輿內(nèi)緩緩前行,身后二仕女手持行囊及長扇緊隨,
(略),由此可知其出發(fā)前天尚未明。天邊云氣氤氳,垂柳窈窕,湖石林立,草木華滋,一縷春意撲面而來。構(gòu)圖飽滿,紋飾繁而不亂。外底心青花雙圈內(nèi)書“大明嘉靖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。
宣德時期,御窯瓷器人物類裝飾題材,主要包含仕女、嬰戲、歷史人物故事三類。其中以仕女題材最為豐富精絕,而且此類紋飾題材多以詩詞入畫,如杜牧《秋夕》詩、蘇東坡《海棠》詩等,意在不題詞句,但以圖案紋樣表現(xiàn)不同的唐宋詩境,此式人物畫均配以山水庭園,布局疏朗,畫意清雅,不失為宣德御窯青花瓷器中最具吸引力的品類之一,因此引得后世官窯爭相模仿。本品即為這一時期追慕宣窯作品而來,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明宣德青花仕女夜游圖碗即為本品慕制之范本。
本品體量碩大,通體紋飾布局緊湊,人物描繪比例適中,因這一時期青料配比技術(shù)的發(fā)展,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宣德時期蘇麻離青易暈散,人物繪畫模糊不清的弊病,因此形成嘉窯獨特的時代風(fēng)貌。值得收藏和研究。
參閱:紐約佳士得,2001年10月16日,Lot0134。
(成交價:USD1,161,000)
參閱:香港佳士得,2024年11月29日,Lot1394。
(成交價:HKD30,625,000)
明萬歷
青花五彩龍鳳穿花紋盤
款識:“大明萬歷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
口徑17.3cm
參閱:
1.《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·明代御窯瓷器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7年,頁65,圖1-94。
2.《龍泉集芳·第一集》,繭山龍泉堂,1976年,頁317,圖948。
3.北京保利,2019年6月5日,Lot5537。(成交價:RMB1,955,000)
此盤盤心繪一龍一鳳相對,內(nèi)壁繪纏枝花卉八朵,外壁繪寶物八種。所繪龍紋神采飛揚,鳳舞率性灑脫,明代瓷器的古拙硬朗,可見一斑。此盤堂皇富麗而稚拙可掬,佳器誠屬。萬歷五彩素以色彩濃艷,畫風(fēng)寫意聞名于世,特別是這一時期的青花五彩器將發(fā)色蒼翠的回青料與釉上彩料巧妙搭配起來,形成一種交相輝映的強烈美感,為歷代藏家所追捧。《匋雅·卷下·十三》有評“萬歷五彩,草昧初開,往往顯其拙相,皆非尋常匠手所能幾及。”本品是為當(dāng)中顯著的一例,此盤正將萬歷“回青”青花的濃翠蒼勁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,釉上五彩明艷熱烈,兩者呼應(yīng),展現(xiàn)了萬歷五彩最為純正的韻律。
《飲流齋說瓷》寫到:“瓷之繪一龍一鳳者,大抵皆歷代君主大婚時所制,以志紀念者也。”本件拍品青花濃艷發(fā)紫,所用回青料,為萬歷早期器。可見此碗應(yīng)為萬歷大婚用器。萬歷六年,朱翊鈞年僅十三歲,舉行大婚迎娶皇后,張居正時任首輔,史稱“萬歷新政”,晚明中興之勢已初成。
參閱:《龍泉集芳·第一集》,繭山龍泉堂,1976年,頁317,圖948。
參閱:北京保利,2019年6月5日,Lot5537。(成交價:RMB1,955,000)
清康熙
素三彩暗刻龍紋盤一對
款識:“大清康熙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
口徑13.3cm
來源:上海戶出。
參閱:香港保利,2018年10月2日,Lot3409。
(成交價:HKD826,000)
此類黃地赭綠彩龍紋盤始于萬歷御窯瓷器,拍品為康熙御窯沿?zé)鳌F餍我?guī)整,胎壁盈薄。內(nèi)外通體施黃釉,盤心以紫、綠彩繪雙龍搶珠紋,隙地襯以綠色火焰云紋。外壁對稱飾四組葡萄紋,分別以綠彩繪枝葉,紫彩飾果實。整器制作工藝繁復(fù),紋飾刻繪精細,色澤鮮艷明麗。成對傳世,較為難得。
清康熙
青花地綠彩龍紋碗
款識:“大清康熙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
口徑14cm
參閱:
《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》,上海博物館,1998年,圖194。
拍品形制周正,圈足鼓腹,口沿外撇。內(nèi)壁釉微微閃青,碗心及外壁以青花著色地,上繪綠彩云龍紋,青花色澤純正,填彩工藝精湛,是康熙官窯的標(biāo)準器,在傳世品中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品種。
參閱:《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》,上海博物館,1998年,圖194。
清乾隆
斗彩團花紋馬蹄碗
款識: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
口徑15.3cm
參閱:
香港蘇富比,2011年4月8日,lot3167。
(成交價:HKD1,220,000)
拍品形如倒置馬蹄,故名馬蹄碗。碗胎體輕薄,釉汁滋潤,紋飾以斗彩工藝繪制而成,外壁主體以藍、紅、綠、黃四色彩環(huán)繪團花五朵,其間點綴折枝石榴,近足處則裝飾變體如意紋,整器紋飾布局得當(dāng),填彩精細,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上下相映,左右爭妍。碗底心青花書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,字體端正。
此類碗紋飾摹仿自成化斗彩杯,始見于乾隆朝,嘉慶、道光兩朝亦有燒制,三朝之中又以乾隆作品工藝最精,本碗即為一例。
參閱:香港蘇富比,2011年4月8日,lot3167。
(成交價:HKD1,220,000)
清光緒
“大雅齋”黃地粉彩四季花鳥紋大碗
款識:“大雅齋”楷書款、“吉祥如意”四字雙行楷書款、“天地一家春”五字雙行篆書款
高20.3cm,口徑45.4cm
來源:
1.HongKongAuctioneers&EstateAgencyLimited,1996年10月20日,Lot417。
2.古慶堂,香港,1996年12月31日。
3.香港私人收藏。
來源:HongKongAuctioneers&EstateAgencyLimited,1996年10月20日,Lot417。
大雅齋瓷器是中國陶瓷史近世部分頗為重要的一章,雖距今僅得百余年歷史,然其新穎的設(shè)計和獨特的使用對象,令近世之鑒藏家與當(dāng)今之學(xué)者對此尤為關(guān)注。近年清宮檔案的研究揭示,同治十三年三月三十日清廷首次傳旨并交出畫魚缸、花盆、花瓶紙樣15件,合牌花盆、水仙盆樣18件,傳江西九江關(guān)鑒督按照畫合牌樣上粘連黃簽數(shù)目照式加細燒造,統(tǒng)限于當(dāng)年九月燒成進呈,是為大雅齋瓷器燒造之始端。故宮現(xiàn)存與“大雅齋”瓷器相關(guān)的小樣共20幅,可與檔案記載相應(yīng)。但是由于生產(chǎn)時令的原因,經(jīng)時任兩江總督劉坤一申明朝廷,獲批延后生產(chǎn),最后燒成并送交北京是在光緒元年(1875年)、二年(1876年)。因此,大雅齋瓷器的燒造時間應(yīng)該界定在光緒元年和二年,前后燒造上色瓷器一共4922件,耗費白銀58829.37兩。
大雅齋瓷器為晚清時期繼慎德堂之后最為顯赫的堂名款瓷器,其紋飾告別傳統(tǒng)官窯常見的龍鳳、纏枝花卉題材,代之為各式靈禽花卉,氣息雋雅,意境清新,繪畫施彩之精,獨步一時,為同光御瓷所不能比,故時人陳瀏贊曰:“大雅齋者,清孝欽后所制品也。以豆青地黑線雙鉤花者為最多,五彩者亦有之,所繪多牡丹、萱花、繡球之屬,豆青地者,橫題‘大雅齋’三字,旁有‘天地一家春’印,章底有‘永慶長春’四字,亦有‘大雅齋’字在底者,雖甚近代而值亦頗昂。”
清道光
粉彩過枝癩瓜紋蓋碗
款識:“大清道光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
口徑11.1cm
參閱:
1.《孫瀛洲的陶瓷世界》,紫禁城出版社,2005年,頁312-313,圖194。
2.《官樣御瓷-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樣與御窯瓷器》,紫禁城出版社,2007年,頁134,圖26。
3.北京翰海,2011年5月19日,Lot2318。(成交價:RMB1,552,500)
本品造型精致,釉色清潤潔白。碗內(nèi)外壁及蓋以粉彩繪過枝癩瓜圖,畫面構(gòu)思靈動巧妙。竹枝、瓜葉以青綠兩色繪就,竹枝纖長挺拔,瓜藤蔓延舒展,間開數(shù)朵淡黃花,清新雅致,癩瓜果實飽滿,旁有粉蝶翩翩飛舞。蓋鈕內(nèi)及外底心以青花書“大清道光年製”六字三行篆書款。
本品孫瀛洲先生1956年捐贈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之成對清道光粉彩癩瓜紋蓋碗相同。蓋、碗成套保存,實為難得。紋樣構(gòu)圖疏朗俊麗,設(shè)色清麗喜人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此式蓋碗圖樣,其稱之為“粉地瓜瓞綿綿碗”,右下墨書:照此樣,茶盅二十件,蓋碗十對。《飲流齋說瓷》評價:“過枝花之杯、碗,乾隆者尤綿密,癩瓜牽藤,間夾翠竹。繁麗中殊有玲瓏剔透之致”。
參閱:北京翰海,2011年5月19日,Lot2318。
(成交價:RMB1,552,500)
清道光
青花嬰戲圖碗
款識:“大清道光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
口徑15.2cm
來源:
1.
(略)舊藏。
2.北京瀚海,2007年6月25日,Lot2591。(其一)
參閱:
1.《晚清官窯瓷器》,香港中文大學(xué)文物館,1983年,頁43,圖8。
2.北京翰海,2011年11月19日,Lot4049。(成交價:RMB368,000)
拍品腹部主體通景繪制嬰戲圖,畫面以欄桿為界,巧妙的將十六個童子分為兩組,其中一組八個孩童身著兜肚,或執(zhí)旗,或拈花,圍坐于一魚缸前;另一組小童則穿長衫長褲,或吹嗩吶,或擂小鼓,列隊于草坪之上。兩組童子,一靜一動,對比強烈,童趣盎然。人物周圍巧妙襯以垂柳、桂花,祥云,使畫面顯得疏密有致,嬰童雖多卻不凌亂。碗底心青花書“大清道光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。
嬰戲圖亦稱“童嬉圖”,典出《詩經(jīng)大雅》,永宣時期開始運用于瓷器紋飾之中,寄托了古人祈求子孫繁衍昌盛之愿,因其寓意吉祥,遂從此成為歷代官窯的經(jīng)典紋樣。嬰戲圖有四子、八子、十六子、百子等多個品種,其中以十六子嬰戲圖最為典型。此式青花嬰戲圖碗自乾隆朝成為清代御窯定式,延續(xù)燒造至清末。本品為道光所作,胎質(zhì)細膩,釉色滋潤,青花色澤富有層次,繪畫細致傳神,整體質(zhì)量不輸前朝,其燒造數(shù)量卻更為稀少,更值珍視。
參閱:《晚清官窯瓷器》,香港中文大學(xué)文物館,1983年,頁43,圖8。
參閱:北京翰海,2011年11月19日,Lot4049。(成交價:RMB368,000)
陳設(shè)清賞
516
清乾隆
仿官釉六方貫耳瓶
款識: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
高34.8cm
RMB:1,300,000-2,600,000
來源:
香港蘇富比,2007年10月9日,Lot1526。
參閱:
1.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—顏色釉》,上海科學(xué)技術(shù)出版社、商務(wù)印書館(香港)
(略),1999年,頁226,圖204。
2.《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》,南京博物院,上海文化出版社,2003年,頁185。
3.紐約蘇富比,2011年3月23日,Lot0736。(成交價:RMB5,338,125)
512
清雍正
仿汝天青釉八方貫耳穿帶瓶
款識:“大清雍正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
高27cm
RMB:400,000-800,000
來源:霍雷肖·赫伯特·基奇納元帥(
(略)年)舊藏。
出版:《InventoryoftheCollectionofFieldMarshal》,佳士得Manson&Woods,1916年12月,頁46,編號543。
參閱:
1.《天津博物館藏瓷》,天津博物館編,文物出版社,2012年,頁171,圖148。
2.中國嘉德,2023年6月12日,Lot3219。(成交價:RMB1,207,500)
48
清乾隆
茶葉末釉杏圓貫耳瓶
款識: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
高30.7cm
RMB:200,000-300,000
參閱:
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·瓷器卷(清代)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頁104,圖68。
45
清光緒
窯變釉杏圓貫耳瓶
款識:“大清光緒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
高29.8cm
RMB:150,000-300,000
來源:國營文物商店。
參閱:
1.《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》,紫禁城出版社,2005年,頁341,圖311。
2.《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·清代雍正—宣統(tǒng)官窯瓷器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4年,頁272-273,圖5-1。
3.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—顏色釉》,上海科學(xué)技術(shù)出版社、商務(wù)印書館[香港]
(略),1999年,頁207,圖186。
46
清同治
窯變釉杏圓貫耳瓶
款識:“大清同治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
高29.5cm
RMB:150,000-300,000
來源:國營文物商店。
參閱:
《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-清代雍正—宣統(tǒng)官窯瓷器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4年,頁272,圖5-1。
47
清同治
仿官釉杏圓貫耳瓶
款識:“大清同治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
高30.6cm
RMB:75,000-150,000
52
清光緒
礬紅彩福壽瓦當(dāng)紋賞瓶
款識:“大清光緒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
高38.8cm
RMB:150,000-300,000
來源:
1.國營文物商店。
2.蘇州東方,2006年5月9日,Lot1149。
53
清光緒
霽藍釉描金皮球花紋賞瓶
款識:“大清光緒年制”六字雙行楷書款
高38cm
RMB:150,000-300,000
參閱:《晚清官窯瓷器》,香港中文大學(xué)文物館,1983年,頁125,圖126。
民國
琺瑯彩牧牛圖詩文燈籠瓶
款識:“乾隆年制”四字雙行楷書款
高18.8cm
參閱:
天津文物,2015年5月22日,Lot0452。(成交價:RMB1,176,000)
拍品通體白釉瑩潤如雪,上以琺瑯彩料繪春耕圖。農(nóng)夫、牧童和耕牛刻畫細致入微,栩栩如生,春燕姿態(tài)各異,活靈活現(xiàn),花草樹木筆筆傳神,畫工繁復(fù)。瓶身空白處墨彩書“風(fēng)光新社燕,時節(jié)舊春農(nóng)”,迎首鈐胭脂水彩“仁化”朱文圓章,句末鈐胭脂水彩“德高”白文和“志遠”朱文方章。本品為標(biāo)準的民國琺瑯彩瓷器,胎釉彩工俱佳,精美絕倫。
參閱:天津文物,2015年5月22日,Lot0452。(成交價:RMB1,176,000)
?
?
?
民國
粉彩安居樂業(yè)圖螭龍耳瓶
款識:“慎德堂制”四字雙行楷書款
高29cm
拍品通景繪粉彩安居樂業(yè)圖,竹枝繁茂,菊花盛開,花前、樹下、洞石旁,鵪鶉或低頭覓食,或遠眺鳴叫,或靜靜休憩。
繪畫精細流暢,鵪鶉以赭石色渲染,羽翼豐富,層次清晰;周圍溪水潺潺,菊花盛開,靈芝、翠竹點綴其間,以黃色、粉紅色、藍色繪盛開的菊花,深、淺綠色表現(xiàn)翻轉(zhuǎn)的枝葉,色彩豐富,運筆流暢,表現(xiàn)出一派生機盎然的安居景象,布局豐滿,寓意吉祥。此瓶雖為民國時期仿照道光官窯所造,但畫工之精細,堪稱是民國時期的粉彩精美之作。
?
?
?
民國
天藍釉胭脂紅盤螭龍尊
款識:“
(略)開業(yè)第一年制”十二字雙行篆書款
高50.3cm
來源:
香港蘇富比,2000年10月30日,Lot144。
來源:香港蘇富比,2000年10月30日,Lot144。
瓶身通體天藍釉為地,瓶身堆塑胭脂紅螭龍盤旋纏繞頸部,螭龍刻劃采用寫實手法,概括凝練,體態(tài)矯健,作盤繞環(huán)伸狀,極盡巧思,頭部向上,宛如飛龍在天,龍身遒勁有力,氣勢雄渾。整體造型別致,構(gòu)思新穎,捏塑工藝精細,頗具立體感。底署“
(略)開業(yè)第一年制”,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。
(略)是由江西巡撫在光緒二十九年提議籌建,清宣統(tǒng)二年(1910)
(略)。
(略)成立初期,業(yè)務(wù)蒸蒸日上,生產(chǎn)規(guī)模逐步擴大,技術(shù)不斷提高,這段時期所留下的產(chǎn)品數(shù)量不多,至今仍為珍品,瓷器質(zhì)量可與清三代之器相比。
上海仲軒2025年迎春文物藝術(shù)品拍賣會將于明日盛大啟幕,誠邀四海藏家蒞臨現(xiàn)場,歡聚一堂共賀新春!預(yù)展時間為2025年1月9日至11日,1月12日下午一點半正式舉槌。
(略)舉行,地址:
(略)
本次迎春拍特設(shè)兩大專場,匯聚了142件珍稀拍品,精心呈現(xiàn)《盛世華章》--宮廷藝術(shù)及重要器物與《宗匠陶鈞》--重要中國古代陶瓷兩大專場,涵蓋御窯重器、宮廷藝術(shù)瑰寶、親民小品等多個領(lǐng)域。拍品大多來源有序,遞藏清晰,品質(zhì)卓越,極具收藏價值,靜待您的品鑒。
歡迎關(guān)注宮廷藝術(shù)

關(guān)注微信公眾號
免費查看免費推送
尊貴的用戶您好。上文****為隱藏內(nèi)容,
僅對《中國采購招標(biāo)網(wǎng)》正式會員用戶開放。
如您已是本網(wǎng)正式會員請登陸,
如非會員可咨詢客服。
 |
專屬客服:孫榮華 |
電話:15395092470 |
微信:15395092470 |